
15所!试点高校,扩容!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记者从国家民委获悉:国务院学位办近日复函国家民委,支持新增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这是继2024年5月8日中央民族大学获批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后,设立的第二批试点,初步形成“1+15”格局,实现了该学科在区域、类型和研究方向上的整体布局。
第二批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的15所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会同教育部综合考虑高校类型、地域分布、优势学科等因素,确定以上高水平大学、地方代表性高校、民族院校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
▲第二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名单。石建杭制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家民委会同教育部指导委属高校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融入学科建设,特别是突破单一学科知识局限,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在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据中央民族大学负责人介绍,获批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试点后,学校集中全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四梁八柱”转化为课程群,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原创性教材,优化调整本硕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投入教学实践。在教学与科研中边试边完善,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表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打破原有学科区隔,突破西方民族理论局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科和人才支撑,用自主性原创性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华文明,为用党的创新理论赋能学科建设提供现实路径,推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下一步,将会同教育部有关司局指导试点高校切实做好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构建、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