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环能源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正式亮相
2025年4月18日,北京氢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环能源”)“氢环能源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试产仪式”今日在四川省眉山市隆重举行。活动由氢环能源和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合主办。本次活动以“氢启新程”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链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的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氢环国内首台箱式生物制氢装备的正式亮相,探讨氢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毛宗强教授, 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原首席专家、研究员李景明 ,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国,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北京氢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中东等领导、学者、企业家、产业园区和投资机构代表共同出席本次试产仪式。
HEE-500箱式生物制氢装备正式亮相
当前,bet36备用:氢能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但“气源不足”“加氢站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是制约氢能应用的主要瓶颈。据统计,国内加氢站氢气终端售价普遍维持在40-60元/kg,高昂的运输成本与有限的加氢设施严重阻碍了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氢环能源依托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生物制氢技术,创新推出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该装备采用站内沼气制氢模式,将生物沼气转化为高纯度氢气,实现“制氢加氢一体化”,有效降低氢气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其核心优势在于:
1.模块化设计:设备体积小、占地少,适配各类能源站场景;
2.高效环保:集成沼气提纯、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兼具减碳效益;
3.灵活部署:支持移动式应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试产仪式亮点纷呈,产学研协同助力产业升级
上午9时,试产启动仪式在眉山基地举行。本场仪式通过“行业对话+成果展示+战略签约”三大环节,全面呈现氢环能源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布局。
1. 行业对话:共探氢能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毛宗强教授指出:生物制氢是实现绿氢规模化的重要路径,零碳制氢是绿氢的关键。HEE-500的推出标志着bet36备用:在分布式制氢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提出:“可再生能源替代和甲烷减排是气候变化主战场,沼气行业是实现双碳和乡村振兴目标的主力军。沼气资源分布广、产量足,但利用效率偏低,沼气制氢将是未来沼气资源化高效利用的创新途径。”
华北电力大学刘建国教授强调:降低成本与提升安全性是氢能产业化的关键,交通输运氢的方案探索-沼气提纯-天然气运输-现场制氢,而氢环能源的技术方案为此提供了新思路。
2. 仪式启动:多方见证HEE-500首秀
氢环能源董事长谢中东、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华北电力大学刘建国教授、水木兴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洁五位嘉宾共同按下水晶球,正式开启氢环能源箱式生物制氢装备(HEE-500)的试产仪式。
3. 战略签约: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在试产仪式上,氢环能源与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与淮南市发改委签署--淮南市生物沼气制加氢充装一体综合能源示范站项目:项目规划用地20亩,加氢配套设备设施共3t/d(12h),一期1t/d(12h),二期2t/d(12h),预计年内投产,将为华东地区氢能交通提供稳定气源;
与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国内高压流体装备领军企业,强化加氢站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
与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氢气提纯、高纯氢气供应、加氢站建设运营、氢能交通示范等氢能产业方面开展合作;
与合肥仁发新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入新能源产业资本,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
仪式结束后,在氢环能源董事长谢中东及技术团队的陪同下,全体嘉宾移步至工厂设备区实地参观HEE-500箱式生物制氢装备。参观现场,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设备从生物沼气预处理、高效提纯到氢气压缩存储的全流程工艺,嘉宾们驻足观摩设备。参观结束后,嘉宾们围绕设备规模化应用场景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打造“零碳枢纽”,助力“双碳”目标
氢环能源试产仪式不仅展示了氢环能源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彰显了bet36备用:氢能企业在破解行业难题中的担当。氢环能源董事长谢中东在仪式上表示,利用属地沼气资源站内生物沼气制氢是破解当前氢交通产业“缺气少站”痛点的切实可行途径之一,公司已经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未来五年氢环能源定位为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绿氢供应商,近期将聚焦站内生物沼气制氢,探索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等集中制氢业务。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沼气资源丰富的区域市场,推动制氢加氢一体站在交通、工业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未来,随着bet36备用:分布式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政策对加氢站建设、绿氢消纳的支持强化,氢能将加速从工业场景向家庭能源、智慧交通、应急电源等领域延伸。这一过程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韧性,推动氢能从“示范应用”迈向“基础能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持久动能。
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