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低空经济:资本热潮背后的不确定性

 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0 9:45:35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高雅丽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千米以下的天空开始热闹起来。2024年4月,深圳到珠海的大湾区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田间地头,数以万计的无人机帮助农民喷洒农药、监测农作物生长;打开外卖软件,一杯热梨汤仅用时6分37秒便成功送达八达岭长城的指定降落点……

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bet36备用: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月15日,低空经济领域已出现7起投融资事件,金额共计12.9亿元。

低空经济火热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就在全球资本争相涌入的同时,德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明星公司Volocopter却于2024年底申请启动破产程序,这无疑给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低空经济能否在2025年大展拳脚、乘势起飞?《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政策加码 企业争相布局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作为bet36备用: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改革驱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快速发展。

2024年3月,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制定千亿级的产业发展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明确目标。

其中,南京市以应用为导向,编制完成了涵盖公共服务、生产作业、低空运输、航空消费四大类别的25分项80子项低空应用场景指导目录;北京市聚焦技术攻关,以创新引领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预计到2027年基本构建无人航空器(端)—网联空域及立体基建(网)—数字空管及安防(云)—智慧飞服(服)—多元应用(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广州市立足制造,涵盖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1月18日,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发布了星图低空云1.0版本,这是中科星图未来5年强化空基能力、发力低空经济的“起手式”。谈及入局低空经济赛道的考量,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表示:“低空经济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涵盖了从无人机、eVTOL到低空服务保障的完整产业链。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低空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邵宗有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够为低空经济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电磁频谱管理和城市底座更新服务,推动低空经济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资本热潮涌现警惕“泡沫化”

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升温,投资机构纷纷加码入局。在沃兰特、峰飞航空、小鹏汇天、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一批明星初创公司的背后,是红杉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布局低空经济领域。

在元航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志勇看来,低空经济迎来了非常巨大的行业机会。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可以在这座产业金山里掘到足够丰厚的黄金,但其核心一定是在“经济化、产业化、规模化”上。

“大规模资金支持,有利于无人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也有利于低空经济商业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说。

截至2024年10月底,有20多家无人机及eVTOL企业获得超30项融资,其中近一半的融资金额超过亿元。

此外,地方政府也陆续成立基金,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例如,广州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杭州聚焦低空制造、低空物流、低空视觉、低空数据四个赛道开展投资招引,吸引行业内优质企业聚集。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指出,各地在加码布局低空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预判和防范产业风险,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以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发展低空经济要注意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制造领域,更要避免资本“短视”现象,营造持续健康的投资环境。

商业模式成熟度是关键

热潮之下,还应看到低空经济的商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邵宗有表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空域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度,都是低空经济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2024年,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亿航EH216-S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意味着其具备了量产资质。目前,国内多家eVTOL企业也启动了适航取证工作。

尽管不断有新产品问世,但是低空飞行器的成本较高,尤其是eVTOL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大规模应用。

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也是技术难点之一。无人机和eVTOL在低空飞行时,面临着复杂的气象条件、电磁干扰和城市建筑物的障碍。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国龙表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飞行器本身的技术,还需要强大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我们正在通过构建‘数智低空大脑’,为低空经济提供全维度的数据支撑和计算能力,确保飞行器安全运行。”

除了技术问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如何实现盈利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Volocopter破产的直接因素是资金链断裂,但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根本原因。

“目前全国展开的各种形式的试点和探索,具备稳定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几乎没有。我们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找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宁告诉《中国科学报》。

张宁表示,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避免过度依赖政府主导,“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需要市场的力量去选择对策,而不是由管理者和技术专家们来评判这个体系的正确与错误”。

低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应包括感知层、基础设施建设层、通信传输层和数据融合层,最终为运营服务提供支持。”张宁说。

空域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待提高

张宁透露:“低空空域管理需要颠覆传统的空域规划理念,建立新的交通体系。我们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低空经济的智能管控系统,确保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传统的空域管理主要针对民航和军航,而低空飞行器的普及使得空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2024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使得管制区域划分更加科学,且首次划分出低空非管制区域,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原副局长杜强回顾了中国空域管理的四条脉络:航路航线管制移交、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和空域管理法治化建设。

在杜强看来,随着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的普及,空域管理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目前,全国各地的通航服务站普遍“吃不饱”,飞行量不足,但未来随着无人机飞行量的爆发式增长,空域管理将面临“吃不消”的挑战。

“未来的空域管理不仅要应对现有的飞行需求,还要为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做好准备。”杜强希望,空域管理能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最终实现生态培育。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