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论文 >《最新论文》>正文

肿瘤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精准管理模式问世

 2024/10/24 15:46:37 《最新论文》 作者: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钟南山团队系统总结了肿瘤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IL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针对CT-ILD提出了分级、分型、分期的个体化精准管理模式。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周承志表示,抗肿瘤治疗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CT-ILD的发生。大部分CT-ILD患者早期起病隐匿,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异常;部分患者可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咳嗽、发烧、胸闷、胸痛、气促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基于国际指南及共识,目前CT-ILD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1~5级,基于症状和影像学进行分级管理。治疗上则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对于激素不敏感的患者,可以给予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团队提出,应该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分型和分期治疗,进一步提高CT-ILD的疗效和预后。

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CT-ILD可以分为单纯型、诱导型和混合型。其中诱导型是指患者由于免疫治疗后机体免疫微环境处于过度激活状态,在其他异种抗原,如病毒、真菌等各种微生物,以及放疗和手术等创伤导致的自身抗原过度表达的情况下,诱发了免疫性肺炎。对于此类患者,研究团队建议除了停止抗肿瘤治疗,还需及时去除各种诱因,如考虑病毒诱导时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考虑放疗诱导时应马上停止放疗。

分期管理是基于就诊时间、患者个体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肺组织损伤和修复的动态过程在临床特征上表现出阶段性的差异。CT-ILD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应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抗炎治疗为主,慢性期则需考虑过渡到以抗纤维化治疗为主。

“目前,分级管理的实施已被证明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这促使我们提出了一种联合分级、分型和分期的更个性化的管理体系。”周承志表示,未来通过开展CT-ILD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有效完善CT-ILD的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7/CM9.0000000000003149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