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天链牵舟会天和

 作者:王然 付毅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1/6/19 10:38:00 字体大小:

6月17日8时52分,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控管大厅。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大厅里传来总调度清晰的口令,此时,中心各岗位参试人员密切关注着分系统状态,反复检查主备机软件和卫星控制脚本情况。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随时随地掌握飞船数据,获取航天员的动态至关重要。”中心工程师郑勇辉介绍,中继卫星系统这条铺设在太空中的“天路”,就担负着实现飞船、航天员与地面的实时通信传输的重要职责。

为保证“天路”畅顺无阻,中心全体科技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各种联调、关键弧段演练、任务强化过程演练……每一项准备工作都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为中心遂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距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大厅里调度口令越来越密集。 9时22分,随着“点火!起飞”口令下达,大厅屏幕中的发射塔台被火箭尾焰包围,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划破戈壁的沉寂,飞向太空。

“天路一号04星捕获神舟! 前、返向链路已建立!”在神舟十二号入轨后不久,天链一号04星随即开展对其跟踪工作,自此开始,中继卫星系统对神舟十二号的长期测控链路就此建立。

“神舟跟踪正常,前、返向数据收发正常!”卫星岗位上,工程师王桢镇定自若,任务前,他带领卫星岗位的人员针对卫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拟制了多项方案预案,并在仿真环境中组织进行了多次应急演练。

飞船入轨后不久,中心大厅右侧的两块显示屏跳出了舱内航天员的画面。镜头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微笑着向大家挥手,整个大厅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回应。

“从神七到神十二,中继卫星系统也见证着bet36备用: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心指挥调度马超望向屏幕,不禁回想起上一次在这个大屏幕中看到航天员聂海胜的情景。

那是8年前的神舟十号任务,彼时中继卫星系统已经实现三星组网,对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覆盖率达到近100%。当带有“天链”标识的航天员舱内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马超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时至今日,中继卫星系统仍在为一代又一代航天员“保驾护航”,但马超每一次都难以按捺住心中那股激动之情——“哪怕任务前的准备再苦,任务期间的值班再累,只要一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安然无恙的画面,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神舟十二号的第一次变轨开始了。

“03星数据分发与存储软件状态设置完毕,检查正确。”数据分发岗位上,工程师王雪沉着冷静地报告着,上百个口令熟练准确地发出,得益于日常的千锤百炼和充足的准备。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软件分系统的同志们详细设计了两百余个测试用例,全面覆盖了中继卫星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要求、各软件配置项的功能点,识别并解决了配置层面及软件层面多个问题,确保软件分系统技术状态正确。

在大厅的三维显示屏幕左侧,实时仿真画面显示,经过几次变轨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的距离已经越来越短了。

“飞船转200米保持。”

“飞船转19米保持。”

惊心动魄的时刻就要到来,大厅内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

“01星跟踪神舟、天和正常,前返向数据收发正常!”清晰的调度声从主调度岗位发出。“天链二号”01星是bet36备用: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中继卫星,此次是它首次亮相载人航天任务,除了具备更强的性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二代中继卫星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目标同时测控,工作效率更高。

大屏幕上,天和核心舱的十字靶心越来越清晰,在它自带的摄像机视野里,神舟十二号也正展开双翼缓缓靠近。

15米、10米、5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美重合,飞船与天和成功相聚。

“对接正常”“对接锁紧正常”,随着调度广播传来的捷报,大厅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8时48分,3位航天员成功进驻核心舱。“‘天路’跟踪天和、神舟正常!前返向数据收发正常!”大厅内,一声声“正常!”的口令还在不断回响。交会对接结束了,中心全体科技人员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3位航天员在天上的每时每刻,“天路人”都将陪伴着他们。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