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湖北以外疫情十日后或达拐点 武汉等地区需等到1个月后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20/2/11 10:01:51 字体大小:

如何决策下一步疫情防控的部署

特约评论员/黄严忠

作者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在对外关系委员会主持“全球卫生治理圆桌论坛”。他同时担任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创建了全美国际关系学院中首个从外交和安全角度研究健康问题的专业方向。

病毒还在蔓延,原来期望的拐点尚未来到,抗击新冠疫情到了一个关键节点。目前来看,此次疫情与2003年的SARS、2009年的全球H1N1大流感相比,无论在破坏力还是反应度方面都已超出前两者。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此次疫情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挑战和检验。

根据最新也是最乐观的预计,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将在2月20日左右达到拐点,亦即真正意义上实现确诊病例数和疑似感染人数的下降。而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考虑到大量感染者未能及时收治,隧道尽头的亮光也许要在一个月后才能出现。

然而,在目前对病毒本身尚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下,这种预测本身还有较大局限性。例如,有专家指出,疫情早期对新冠肺炎诊断的标准有误,导致许多患者没有确诊;迄今为止,病毒的动物源头和中间宿主尚未最终确认;与某些机构所渲染的中药的有效性以及大众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疗效的期待相比,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还没有真正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疫苗的研发也是远水不解近渴。需要指出的是,群体免疫力的提高是拐点出现的关键,但目前对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是否完全免疫,还不十分确定。

当然,这样说并不排除拐点提前到来的可能。从全国范围看,新增疑似病例自2月5日起已连续下降,这一情况似乎暗示目前全能型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已开始起作用。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加派医务人员、建成方舱医院,病人收治问题可望得到基本解决。而在全国范围,通过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包括使用高科技手段严防死守,阻断一切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二三代传染和社区性传染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在未来两周,目前的围堵病毒蔓延的政策以及避免人群接触的措施,仍应继续不折不扣地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仍为上策。但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严防死守管控措施的负效应将日渐明显。如果疫情在3月下旬后仍继续蔓延,则不仅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也要考虑民众对现行防控措施的承受力。

事实上,病毒在流行一段时间后会有变异,目的是与宿主共存,也许传染性会变强,但致病性会减弱。例如,武汉的一代、二代感染病人病死率很高(4%以上),但其他省份患者的病死率远低于1%。相关学科要对病毒的特点加紧研究,政府决策要在弄清病毒变异情况、易感人群及危重症人群特征的基础上,决定下一步的防控部署。

根据疫情的变化,政府宜尽早制定方案,选择适当时机,以减轻损失策略代替围堵策略。一旦选择减轻损失策略,则更多地侧重于救治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而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到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上。同时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经济,使社会生活重回正轨。这一策略对于避免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救治资源集中有效使用至关重要。当然,在推动此做法时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同时要与民众积极沟通,避免因政策调整而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通过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经历,举国上下应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上取得共识,补齐短板。只有这样,一旦将来再次遇到此类重大危机,才能采取及时、透明、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把社会损失控制到最小。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