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诺奖得主预言:我们已接近“超人”时代的起点

 作者: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19/11/1 14:07:57 字体大小:

“外星人”“超人”“超级大脑”……今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上,多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对科技未来发展的预测,充满了科幻感。也有一些物理学家谈及当下的基础科学体制问题,呼吁政府重视好奇心驱动的科研项目,它们虽然不能带来短期回报,却是把“科幻预言”变成现实的基石。

三个科技领域有望催生“超人”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系外行星发现者米歇尔·马约尔说,随着超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在一些国家建成,对太阳系外成千上万颗行星的探测,将变得不再那么困难。“通过对系外行星亮度的观测,我们能够了解它们的化学成分,如水、甲烷、碳氢化合物。这对人类进一步了解系外行星,乃至生命起源问题大有裨益。”

谈及行星的生命起源,自然会涉及公众关注的外星人话题。马约尔说,一颗行星上如果有生命,就会出现能探测到的“生物标志物”,如二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的变化,像地球那样。可惜,科研人员尚未研制出能探测系外行星“生物标志物”的仪器。他希望这种仪器早日诞生,这样,天文学家就可以用它“扫描”成千上万颗系外行星,寻找那里关乎生命的蛛丝马迹。

“我们将迎来一个‘超人’时代,现在已接近这个时代的起点。‘超人’诞生后,他带来的影响会像我们发现外星人一样大。”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三世的开场白,颇为“耸动”。

在他看来,“超人”诞生与否,主要取决于3个科技领域的发展——生命科学、医学和信息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大热的基因编辑技术将有能力编辑人的基因,让人变得更聪明、更健康。当然,这种技术能否用于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伦理评估。斯穆特三世对“基因编辑用于人”这个敏感话题持开放心态,认为应用这种技术的“超人”将诞生。在医学领域,人造关节等植入性医疗器械已能提升人的运动能力。他认为随着这类医疗器械的发展,包括残疾人、老人在内的很多人会恢复运动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在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催生“超级大脑”,其智慧可能接近人脑,也可能超越人脑。

对于“超级大脑”这个预言,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表示认同。他说,欧洲人曾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颠覆了这个观念;欧洲人曾认为人类是宇宙中最尊贵的生物,达尔文颠覆了这个观念;我们认为人脑是最有智慧的生物组织,未来100年内,这个观念很可能也会被颠覆。

高风险基础研究应得到资助

除了未来科技预测,对当下科研制度和国际合作的思考,也是论坛上物理学家发言的一个重点。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引力波项目负责人巴里·巴里什的发言显得比较悲观。他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是好奇心驱动研究、大科学研究的典范,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科学基金会长达20年的资助,终于探测到了引力波。今后,像LIGO这样的基础科学项目能否得到资助?一批投资较小、风险不亚于LIGO的“小科学”项目能否得到资助?他觉得可能性很低。“科学基金会的同行评议机制是有缺陷的,很多评审专家很保守,不愿意立项支持好奇心驱动的高风险科研项目。”他觉得,美国的基础科学机制问题越来越大。

对于这个观点,一位美国诺奖得主在交流环节表示反对,认为好奇心驱动的科研项目今后仍将大量存在。也有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支持。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说,近10年来,美国政府在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不断下降,而令他欣喜的是,中国政府的基础科学投入在不断增长。“科学研究不能只追求短期回报。科学繁荣取决于对好奇心的尊重,以及透明性、移动性与合作。”格罗斯表示,阻碍信息和想法的自由流动、通过“建墙”阻碍科学家合作,都不利于科学繁荣。他的这番话,引起了现场的一片掌声。

来源: 上观新闻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