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诺奖得主告诉你: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经历几重考验?

 作者: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11/1 9:50:51 字体大小:

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经历几重考验?来,一起听听诺奖得主和拉斯科奖得主们怎么说!

图为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年轻人要有承受“痛苦”的能力

在谈及自己早期的科研经历时,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癌症学家威廉·乔治·凯林坦言:“我上大学时的第一次实验室经历是一场灾难。我接到了一个无法完成的、无趣的且微不足道的项目。”不仅如此,基于凯林的表现,他的教授认为其未来可能在“实验室之外”,而非“实验室之内”。

因此凯林认为,在科研道路上,年轻科学家需要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随时可能遇见比你更有天赋、更聪明、更博学的同学或同事。此外,还有来自导师和教授们的督促。这些压力会让人不安,但这也是促使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动力。

此外,凯林还建议年轻科学家“永远不要保持一个平缓的稳定状态,要一直追求更高的境界。”在凯林看来,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或许最理想的状况尚未出现,但只要尽力做到最好,未来才有可能更近一步。

屡战屡败后,如何应对沮丧感?

在科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耗费大量时间研究却未能收获结果时,该如何应对由此而生的沮丧感?

2012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迈克尔·希茨表示,有时候因为想要解决太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常常会遭遇失败。有时候有些想法就是没办法成功,那可能就得放弃初衷,因为最后可能得不到任何成果。

除了“理智地回头”,希茨也给出了“规避失败风险”的建议:他的团队会利用每周五晚上和每周六早上这两个时间段,平行进行实验。希茨认为这种方法与炒股大同小异,人们在炒股时不会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一来,股市大跌时也能避免出现非常糟糕的情况,平行实验也一样。

然而对于“理智地回头”这一说法,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罗伯特·胡贝尔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的研究有90%都是失败的,但是要坚持。”当然胡贝尔也表示,坚持并不是非要“撞南墙”,如果已经觉得没希望了,也要在正当的时间及时停止。

学会享受科研的过程

201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彼德·沃尔特认为年轻人要学会享受科研的过程,从中感受快乐。在沃尔特看来,科研好比一次特殊的探索,能有这样的机会本身就是一件能给人带来快乐感、满足感的事。一旦从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是否会产生结果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来源:科技日报,文汇报,澎湃新闻)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